進入2011年,歐債危機、“雙反”調查的“外憂”與產能過剩、行業混亂的“內患”相互交織,曾經如火如荼的光伏產業進入“極寒嚴冬”。然而,寒冬蘊育著光伏產業的三大嬗變,擺脫電價政策性補貼以實現平價上網的臨界點正加速逼近。而這將開啟光伏發電的市場井噴。
嬗變一:殘酷劣汰消除成長的煩惱
“企業建成以來就沒有全面生產過,不僅是沒有訂單,接了訂單也是虧損,價格實在被壓的太低了。”江蘇泗洪縣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是去年12月投產的光伏電池組件廠,站在1萬多平米的車間,董事長駢永介紹。
駢永原先靠房地產起家,2010年春節,他從幾位在南京一家光伏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的親戚處了解到,光伏組件產銷兩旺,且利潤豐厚。正愁轉行沒有項目的駢永,聯合幾個朋友籌資4000多萬元進入光伏產業。
2010年,頭頂新興產業光環的光伏產業,是全球金融危機下少數幾個保持高速增長的行業,其產品利潤也相當可觀。在投資者逐利心態與地方政府政績焦慮癥的雙重作用下,全國各地一哄而上大興光伏產業。統計顯示,2008年,中國光伏企業還不足100家,經過幾年快速發展,至今已有500多家。光伏組件產能僅2010年就增長了170%以上。相對于全球對我國光伏組件約12吉瓦的需求,產能過剩導致產品價格出現雪崩式下滑。2011年初至今,光伏組件價格已下跌了約40%。
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 “賠本賺吆喝”的困境是當下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縮影。來自浙江光伏中小企業聯盟的數據顯示,浙江的數百家中小光伏企業中,至少有50%處于半停產狀態。
談到當下國內大批中小型光伏企業瀕臨倒閉,已進入該行業10余年的光伏界巨頭、蘇州阿特斯公司總裁瞿曉鏵認為,近年來,國內光伏產業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的煩惱在成長中積聚。“嚴冬期,行業競爭加劇,部分企業被淘汰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優勝劣汰固然殘酷,但行業健康成長的嬗變正是由此蘊育。”
嬗變二:價格雪崩倒逼臨界點迫近
長期以來,制約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的最大瓶頸是上網電價遠高于常規電力。光伏組件至今還是依靠政策性電價補貼才具有商用價值。
“嚴冬中光伏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實現了光伏發電成本的大幅下降,平價上網的臨界點正加速逼近。”無錫尚德公司董事長施正榮說。
據了解,經過這一輪價格雪崩,目前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成本已經降到約每峰瓦0.8美元。按照目前美國和意大利的電價水平,不需要政府補貼就已經可以實現平價上網。
長期以來,光伏發電在國內一直沒有得到認可與發展,這主要是因為其高電價與我國的國情不相符合。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原秘書長魏啟東介紹,在長三角地區,電價最高的工商業用電,其峰時價格約為“0.8元至0.9元之間”,光伏“1元1度電”是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的國內光伏發電大規模應用啟動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