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改坡”是將平頂的房子改造成坡頂,從而起到降溫的效果。從2004年起,北京陸續給老樓進行“平改坡”,到2008年奧運會前,已有千余棟房屋完成了“平改坡”。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高毅存就是“平改坡”的受益者。在進行了改造后,住在頂樓的高毅存明顯感覺到,夏季再也無須整夜開空調入睡了,電費至少能省30%。
實際上,縱觀此次改造采用的技術,基本都是常規技術。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有為日前在出席一次技術轉移會議時曾明確表示,我國建筑量巨大,綠色建筑路線應以實用技術為主,而不走高技術路線。
高毅存也告訴記者,老舊建筑節能改造技術門檻并不高,但資金問題卻較難解決。
資金瓶頸待突破
據悉,此次改造中外墻保溫改造、更換玻璃窗、安裝室內供熱計量裝置等費用,都不需要居民掏錢。但在一般的建筑節能改造中,資金是最大的瓶頸。
例如,最近幾年,我國先后開展了多個老舊建筑節能改造試點,順利完工的往往都是借政策東風埋單。而那些試圖通過市場途徑解決資金平衡問題的項目卻大多進展緩慢、困難重重。
“目前來看,我國的建筑節能改造必須有政府介入。”高毅存說。
據悉,國外從上世紀中期就開始進行老舊建筑改造,同時政策也很優惠。如德國政府就為改造提供了一半經費,其改造除了節能加固,還包括增加電梯等,實際提高了住宅本身的價值。
肖永昌也指出,目前最大的障礙來自融資難。“主要還是思想上重視不起來,沒有利益或者利益小就調動不起積極性。”
實際上,以我國需要改造的建筑規模來看,需要改造的比例相當高,市場潛力極大。但也存在較為分散、不易管理的問題,尤其是體制限制,難以保證投資方的合理回報。
而從國外引入多年的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始終未有較大突破。我國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普遍較小,資金和技術都不夠。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工業領域取得一定突破,但在建筑節能領域還沒有出現成規模的成功案例。此外,缺少第三方認證機制也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的發展步履蹣跚。
“建筑節能和合同能源管理的結合確實需要政府、專家、行業共同探索,培育建筑節能市場。”肖永昌說。
不過,對于投資巨大但回報可能并不高的建筑節能來說,合同能源管理也不是萬能的,必須同時引入政府資金和社會成本,同時需要政府支持,規范體制,保證經濟可行性和參與方的投資回報。
“總體來說,建筑節能改造的路還很長,但確實是該行動的時候了。”肖永昌說,“能否又好又快地推進仍是個難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