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25 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單位GDP能耗已經在2005年基礎上累計降低了13%,“十一五”規劃的單位GDP能耗降低20%約束性指標是有望實現的。在按照新目標的標準下,如果不考慮能源結構的改變,我國只需要在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25%,因此這個排放目標仍屬合理范圍。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手段可以達到目標:1、我國目前能耗水平仍有較大下降空間,仍有潛力可挖;2、根據我國提出的規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能直接減少排放;3、植樹造林增加碳匯,我國提出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
隨著“低碳經濟”的全面推動,綠色照明也備受各國政府的重視。為了在照明領域實現低碳經濟,各國政府都提出和實施綠色照明工程。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制定政策扶持LED照明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從1996年開始組織實施綠色照明工程,將其列入“九五”、“十五”節能重點領域和“十一五”10大重點節能工程。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發布了《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旨在推動我國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及促進節能減排。意見提出,將開發和推廣替代白熾燈、鹵鎢燈等節能效果顯著、性價比高的半導體照明定型產品;開發和推廣停車場、隧道、道路等性能要求高、照明時間長的功能性半導體照明定型產品;發展中大尺寸液晶顯示背光源、汽車照明等增長潛力大的半導體照明產品;發展醫療、農業等特殊用途的半導體照明產品。
我國先后啟動了綠色照明工程、半導體照明工程,在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企業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專項、863計劃新材料領域中先后支持半導體照明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具備了較好的研發基礎,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并在下游集成應用方面具有一定優勢。2008年我國半導體照明總產值近700億元,其中芯片產值19億元,封裝產值185億元,應用產品產值450億元。近幾年,國內LED應用行業發展速度很快。2000年前的國內LED年增長率為30%以上。2000年-2006年,年增長率為15%左右,2007-2008年增幅超過40%。2008年全國LED顯示應用市場銷售再創新高,總額達100億元。行業發展的產業化規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8年,LED顯示應用行業內的規模化企業數量和業績顯著提升,行業內銷售額達上億元的企業有25家,其中有7家企業銷售額超過2億元。
總體來看,LED應用行業的產業發展達到了規模化水平,重點技術產品發展比較成熟,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總體上有了顯著提升。
據《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到2015年,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產品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功能性照明達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達到50%以上,景觀裝飾等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大型MOCVD裝備、關鍵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實現國產化,上游芯片規模化生產企業3-5家;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擁有自主品牌、較大市場影響力的骨干龍頭企業10家左右;初步建立半導體照明標準體系;實現年節電400億千瓦時,相當于年減排二氧化碳4000萬噸。
根據國家政策的傾向、發展目標以及LED行業利潤的分配,我們認為,LED照明行業的投資主線在那些技術領先、具有規模優勢、位于LED行業產業鏈上游的企業。因為LED產業行業利潤集中在上游。LED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的分別為外延材料與芯片加工、產業器件與模塊封裝、顯示與照明應用。上游產業外延材料與芯片制造,屬于技術和資金密集行業;中游產業器件與模塊封裝以及下游產業顯示與照明應用,屬于技術和勞動密集行業。LED產業上下游各環節差異很大。上游產品技術難度極高,具有高難度、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在某些環節技術難度極大、工藝精度要求極高、對技術和設備的依賴極強,而中、下游的應用進入壁壘很低,缺乏核心技術。由于技術和進入的壁壘導致LED外延片與芯片約占行業70%利潤,LED封裝約占10-20%,而LED應用大概也占10-20%。中國LED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先從下游封裝做起,逐步進入上游外延片生產。2000開始加大了對高亮度四元芯片和GaN芯片的投資。因為位于LED上游的企業,享有行業70%的利潤,可以最大程度地分享行業高成長。國內LED上游業務相關的上市公司有三安光電、聯創光電、士蘭微、同方股份、方大A和天富熱電等。
需要注意的是,LED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高科技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性較高,尤其是上游行業企業獲取較高的利潤。但是一旦技術進步造成行業進入壁壘下降,競爭力增強,盈利空間將大幅度下降。下游的需求和產品的價格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將導致行業的不景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